如果严格从电影本体的角度来看《夏洛特烦恼》(下称《夏洛》),我们可以说它是一部“缺乏电影质感”的电影;但从类型电影的角度来说,它又远远远在同类国产电影的水准之上。
(相关资料图)
同一部电影,为什么会产生这样分裂的状况?这要从电影的两个基本元素——视听语言和剧作——说起。
《夏洛》的视听语言,谈不上高级,更没有推陈出新,顶级的视听片段几乎没有,甚至由于主创是话剧团队,它在电影视听语言上要更懒散一些;而《夏洛》的剧作,却做到了国产电影罕见的高完成度,它在两层故事线上的叙事角度与逻辑,远远不是一般国产类型电影能比拟的。
就类型电影这个角度而言,与《夏洛》同期上映的某喜剧片简直是一文不值,然而可悲之处在于,它俩卖了差不多的价钱。中国电影和观众,都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
闲话就不多说了。接下来,我将详细聊聊《夏洛》的剧作究竟优秀在哪,这也是我说《夏洛特烦恼》赚的每一分都是血汗钱的原因。
一.
前文提到,《夏洛》的剧作是由两层故事线构成,且罕见的都达到了极高的完成度。其实在电影剧本创作中,尤其是类型电影剧本,一般都是由两层故事线构成,也就是业内常说的A故事、B故事。一般情况下,A故事往往都是电影的表面故事,也就是那种让观众感觉爽、哭、痛的视听动作;B故事则是人们常说的一部电影的主题思想,基本都离不开主角的人物弧光。(也就是内心变化)
《夏洛》的A故事,是夏洛穿越回到过去,靠着掌握历史的金手指一路开挂,女人、金钱、权力、名声统统手到擒来,人生却落寞收场。A故事的驱动力,是源自电影开篇就提到的“面子”二字。
《夏洛》的B故事,总结一句话就是,夏洛从对女神痴心妄想的中年loser变成对老婆不离不弃的中年loser。B故事的驱动力,则是回到现实珍惜眼前人。
《夏洛》的这两层故事线并不难发现,对电影保有基本敏锐度的观众,甚至能从电影开篇第一个激励事件里迅速找到它们。因为它们是如此地显而易见——中年不顾家的男人,一定会在经历一番故事之后变得顾家。
这部电影的第一个激励事件,出现在马冬梅闯婚礼,将夏洛逼进卫生间。这时,马冬梅是一个“不可爱”的形象,彻底搞砸了老公的“面子”;而夏洛,要在这个事件中突围,挽回面子、安抚老婆,这就是电影的A故事。
《夏洛》在剧作上解决这个事件的方式,是夏洛穿越回到过去,开启新的逆袭人生。这个经历其实和玄幻小说男主没啥区别,也是最容易做出爽度、笑点的A故事;剧作的真正难处在于如何在A故事里完成B故事,也就是完全合理、完全感动观众的让夏洛回归到马冬梅的身边。
二.
《夏洛》首先的成功,在于讲好了一个A故事。
龙傲天的故事虽然很爽,但也不能乱讲,要符合人物的基本性格、叙事的基本逻辑。《夏洛》A故事的开端,也就是“挽回面子”的首战,是从打老师、亲女神(秋雅)开始,这段剧情以“梦境”作为依托,观众完全可以接受夏洛的行动,所以爽点是实打实击中观众的。
值得一提的是,整个A故事的起点“穿越”是最没电影质感的片段,这段已经完全放弃了“电影是呈现物质现实”这一基本原则。不从任何的现实逻辑、幻想逻辑去解释夏洛的穿越,既没有时光机也没有上帝,穿越就是毫无理由地形成了。这其实是抛弃了基本电影原则的做法。当然,不遵循电影的物质现实、不呈现电影的真实空间,这是国产电影目前最大的问题所在,也不仅仅只是开心麻花做的不好。
A故事在以“爽”作为开端之后,观众已经能够移情夏洛在A故事里的所有动作,也短暂忘了他和马冬梅的婚姻关系,开始担心夏洛能否追到女神秋雅,关心夏洛的逆袭……在这个时候,夏洛其实是在代表观众去完成他们心中那些未完成的愿望。
所以我们能看到,《夏洛》的整个A故事,尤其是后半段,即使是非常放飞的一个状态——比如区长儿子袁华出海打渔,比如此艾滋病桥段,再比如"我把你当兄弟你却要当我爸"——充满了各种离奇巧遇与逻辑崩坏,但观众依旧想要他成功。
但观众期待的,却不是夏洛成功之后会怎样,而是夏洛如何从"一地鸡毛的成功"里突围,达到A故事的第二层面——马冬梅怎么办。
三.
A故事里关于马冬梅的部分,也是B故事的叙事主线。在这条线里,"马冬梅的好"和"秋雅的不好"同时被大量的剧作细节来填充证实。
秋雅和她背后的功名利禄,娱乐圈的肮脏,成名之后的痛苦,都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夏洛和观众:这种生活太没意思了,成功太没意思了。
马冬梅在A故事里,却始终是夏洛的一抹白月光。A故事里她的身份有三层逻辑:少年时的可爱同学、感情中的默默付出者、中年时的贤惠妻子。
《夏洛》在讲A故事的爽时,也没忘了B故事的叙事。夏洛最终"回到现实珍惜眼前人"这条主线,在他"为了面子奋斗成功"的爽剧情节里共有四次被剧作巧妙地塞进观众的脑子里。
第一次是马冬梅缠着夏洛给她唱《一次就好》,夏洛脱口而出的"媳妇儿别闹";第二次是夏洛保护马冬梅挨了顿毒打;第三次是夏洛成功后得知"小树林事件";最后一次则是马冬梅在夏洛临终前的告白。从剧作的角度来看,这四次"B故事的翻起"都符合A故事的叙事逻辑,并没有为了最后反转到B故事而让A故事的叙事逻辑完全崩盘。
其实恰恰是因为A故事非常饱满的叙事,让我们相信了"马冬梅是白月光"这个B故事,也影片主题最后反转为"珍惜马冬梅"有了合理的心理逻辑。
在两条故事线的叙事方式上,也有非常巨大的差别。夏洛开挂人生逆袭的A故事,叙事是跳跃性的,夏洛的成功浮光掠影一般,既真实又幻灭;夏洛"珍惜马冬梅"的B故事,叙事完全放慢下来,故事讲得非常朴素真实。比如成功后的夏洛回去找马冬梅那段戏(从大爷的)"什么冬梅?"开始),运用了大量的台词和视听语言,整场戏持续了十多分钟,和夏洛如何成功的MV片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四.
将夏洛的成功讲得虚伪荒诞,马冬梅的美好讲得真实朴素的叙事方式,是《夏洛》剧作的最高明之处。
观众会发现,在《夏洛》这个故事里,成功的人生是那么的悲哀,从而迫切的希望夏洛赶紧离开成功的世界,回到眼前人的身边。
无形之中,《夏洛》的编剧团队完成了这部片子最难处理的剧作矛盾:成功后有钱有名有女人,凭什么还要回去守着那个眼前人?
要处理好这种矛盾,是需要耗费非常多的精力去打磨故事,锤炼叙事的逻辑和角度,尤其是这种立意不堪又低俗的剧本(利用观众的酸葡萄心理)。这种用一个团队的心血锤炼的故事是远超国产影片的,也是最值得观众掏钱去看的故事。
《夏洛》的成功,99%来源于话剧团队数年如一日对剧本的锤炼,它剧作层面的完成度之所以远超国产类型电影,也恰恰是因为这个主创团队是用了话剧的剧本来拍电影。
所以我们会发现,开心麻烦团队出品的电影,在剧作层面的完成度都非常优秀,而电影视听语言层面的缺陷也显而易见。《驴得水》《羞羞的铁拳》《李茶的姑妈》这一部部由话剧改编的电影,都在展现这个团队非凡的剧作能力,同时也在残暴露他们对电影本质的陌生。
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是完全不同于文学、音乐、绘画、雕塑……的艺术形式,在谈电影的时候,我们不能去谈"电影的文学性"、"电影的音乐性"……而是要谈"电影的电影性"。
《夏洛》和开心麻花这个团队值得成功,但是在电影的层面上,他们需要走的路还非常漫长。《夏洛》成功之后,开心麻花接着如法炮制的几部话剧电影都是"惨淡收场",风评一部不如一部,也正是因为他们在电影本体层面的缺失所导致的。
也许,开心麻花这个团队优秀的剧作能力结合其他团队优秀的视听创造,是非常不错的一条破局之法。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32 华西洁具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6840号-35
联系邮箱: 920 891 26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