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暖背景下,今年夏天会更热吗?二十四节气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还有用吗?寒潮为啥不能阻止气候变暖?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今年的主题是“天气气候水代代向未来”。当天上午,江苏省气象台、省气象局、省气候中心、省气象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走进江苏省政府门户网站在线访谈直播室,就眼下大家关心的热点天气气候问题,与网友进行互动问答。
△直播现场
热点1: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去年夏天特别热,以后的夏天会越来越热吗?
2022年的夏天,我们经历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夏天,大家都被热怕了。对于去年的高温天气,省气象台台长康志明分析说,造成去年持续高温天气最直接的原因,是大气环流形势特别是北半球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以及全球变暖加剧和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偏低等共同影响的结果。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全球变暖、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不断增加和累积、“热岛效应”等密切相关。
还有很多人关心,全球变暖背景下,以后的夏天会不会越来越热?省气候中心副主任项瑛表示,全球变暖大背景下虽有“逐渐变热”的说法,但气候是以一个长的时间段来研究的,气候变暖是个总体趋势,气温高低起伏也是可能的,未来变暖的趋势里,有一些年份更暖,有一些年份可能接近常年,或与常年比相对偏冷。
“2022年夏季的极端炎热是比较罕见的,未来几年夏季可能还是会出现阶段性高温过程,但要热得像2022年这样屡破气象记录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她表示,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全球天气气候波动将变得更加剧烈,高温热浪等极端天气气候或将成为绕不开的常态。如果不采取人为控制和排放控制,高温热浪出现的频率和持续时间仍会有增加的趋势。人类唯有共同行动,迅速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发展低碳清洁能源、增加碳汇,改变生活方式,增强气候韧性,以适应与减缓并重的方式应对气候变化,方能换来一个可期的未来。
今年夏天还会出现极端罕见持续高温天气吗?项瑛表示,海温是影响我国气候的外强迫因子。2022年夏季在拉尼娜背景下,出现的北半球副热带大范围的暖高压控制造成我国南方大范围的高温事件。今年据国内外模式预测,拉尼娜事件在春季趋于结束。目前中东太平洋海温的演变趋势密切持续监测,今年夏季是否会出现罕见高温天气气象局也在结合海洋外强迫和大气环流的演变滚动预测,届时会发布最新预测意见。目前来看厄尔尼诺虽可能发生,但其开始时间存在很多不确定性。
△省气象台台长 康志明
热点2:
今年极端天气会多发吗?江苏为啥多龙卷风?
有网友提问,今年天气情况怎么样,会不会出现像郑州特大暴雨、盐城阜宁龙卷风那样的极端天气?康志明表示,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极端天气高发频发,是值得警惕的,但是极端天气毕竟是小概率事件,郑州“7.20”极端暴雨事件、盐城阜宁龙卷风更是罕见,像这样的极端天气还会不会出现?在什么地方出现?什么时间出现?这些问题都给当前的天气预报业务带来很大挑战。
在应对方面,气象部门加强了多尺度天气系统相互作用下极端天气发生发展的机理研究,强化数值模式产品的应用特别是开展指示极端天气发生的前兆信号挖掘技术研究,充分利用AI技术提升短临灾害性天气的预警提前量。根据最新气象资料分析,针对江苏天气气候特点,对可能出现的极端天气进行科学分析,做好灾害天气的监测预报预警工作,及时把天气信息发布给大家。
还有网友问,为什么感觉江苏发生龙卷风的频率很高?康志明解释说,龙卷风主要发生在东部平原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江苏是平原,水网密布,南北气候交接,冷暖气流交汇容易造成强对流天气,其中就包括龙卷风。在江苏,龙卷风高发地一个是沿海,另一个则是高邮湖地区。
热点3:
全球变暖背景下,二十四节气还有用吗?
面对气候变化,二十四节气似乎有些“失灵”,它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还有用吗?省气象服务中心副主任艾文文表示,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二十四节气在南北方的差异也很大,尽管二十四节气时间已经固定,但从历史发展来看,二十四节气的内涵是动态的、不断丰富的。
“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老百姓结合当时的气候及农业种植条件,与时俱进地将二十四节气本地化。”她表示,为了与现在大自然气候变化相适应,节气有关的解释也会出现一些相对变化。人们的认知也会逐步跟着温室效应、全球变暖等作调整。二十四节气作为表现时间刻度的一种形式,依然可以为当前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参考,它提醒我们大自然在发生变化,人们会根据身边气候的变化,合着二十四节气的表述,慢慢形成有关二十四节气的新知识,形成当地独特的二十四节气文化。
热点4:
人工增雨为啥不在最热的时候作业?
去年夏天最热的时候,不少小伙伴在网上呼吁进行人工增雨来降温。不过,最终气象部门发布人工增雨的作业公告,都是在快要下雨的时候。“为什么天气很热一直不下雨的时候不去人工增雨,反而预报都说要下雨了还要去人工增雨呢?”
“非常理解在晴热高温和干旱等特殊时期大家对雨的期盼。”省气象局应急与减灾处副处长王平表示,在这些时期,气象部门更是一直持续监测和分析人工增雨的作业条件,力争抓住每次时机实施增雨作业。但是因为人工增雨不能“凭空造雨”,成功增雨需要具备一定条件,比如必须要有厚度大于2公里的云层,云中还要有充分的水汽循环和补充。所以人工增雨是通过催化不能产生降水或降水效率比较低的云,用点“手段”让雨下大点儿。长时间不下雨的情况,绝大部分是不具备增雨条件的,就算实施增雨作业也没有办法产生降水。这期间一旦出现具备作业条件的天气过程,气象部门一定会抓住时机,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努力增加降水量。
人工增雨掉落的炮弹会伤人吗?王平解释说,请大家放心,江苏使用的伞降型人工增雨火箭弹在空中播撒完催化剂后,会自动打开降落伞减缓下落速度,避免快速坠落给人或者其他事物造成伤害。同时,气象部门实施增雨作业的地点是经过评估的,一般在远离人群、建筑物的开阔地带;发射的角度、高度都经过科学测算,避开人员密集的重点地区;作业人员也都经过规范的培训考核,严格按照安全规程进行作业,作业时会设置安全警戒,并且每次人工增雨作业前,各地气象部门会发布作业公告。如果有人发现火箭弹残骸,不必恐慌,人工增雨火箭弹不会爆炸,也没有毒性。但也要提醒大家,发现火箭弹残骸一定不要自行处置,应及时联系当地公安或气象部门,千万不要随意拆卸或玩耍。
热点5:
ChatGPT横空出现,人工智能是否替代气象工作?
前段时间ChatGPT横空出现,让人工智能获得关注,人工智能是否可以代替气象工作?
康志明表示,ChatGPT作为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一个新成果受到大家的关注。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在气象工作的很多领域,并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比如在强对流天气短临预报中,基于机器学习的算法在许多个例中可以有效提升预警的发布时效。未来,ChatGPT能否在气象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值得进一步关注。
还有网友问,现在已经实现观测自动化,那气象观测是不是就不需要人工参与了呢?省气象局观测与网络处三级主任科员周晨表示,目前的气象观测系统中,自动观测仪器已经代替了绝大部分人工观测,在温度、湿度、气压、降水、能见度甚至云的观测方面实现了自动化。然而,自动化观测系统中人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专业技术人员要设计自动气象观测系统建设方案、做好设备的功能需求设计和选型、安装调试仪器,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设备运行状况的监控,一旦出现设备故障要以最快的速度修复,还要对观测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并且不断总结设备运行中出现的问题,改进设备性能。
热点6:
寒潮频繁,为啥不能阻止气候变暖?
去年寒潮过程那么多,但平均气温还是比常年偏高,为什么寒潮不能阻止气候变暖呢?
康志明解释说,这中间有气候和天气过程两个概念的区别,气候变暖是一个气候概念,指的是平均状态,时间尺度上不是一天几天,而寒潮是天气过程,某地寒潮天气过程的时间一般是持续三天到五天,有可能过程中降温幅度会非常大,但是三五天过后,又开始升温,所以三五天的降温,和该地区整个时段的气温状况平均下来,仍然可能是偏暖的,或者整个地球气温加在一起平均下来也是偏暖的,一次或几次寒潮过程,不足以影响整个气候变暖平均值的统计。
热点7:
眼下“春捂秋冻”,要捂到啥时?
最近气温回升,但是温差较大。都说春捂秋冻,那我们要捂到什么时候?怎么捂呢?
艾文文表示,江苏气象官方微博曾经发过“春捂四大标准”:一是气温,15℃是“捂”的临界温度,也就是说当温度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就可以不捂了。二是温差,日夜温差大于8℃是捂的信号。三是时机,许多疾病发病高峰与降温持续的时间密切相关,最明显的就是感冒,因此,“捂”的最佳时机,是预报冷空气到来前的24至48小时。四是持续时间,即使此后气温回升了,体弱的孩子和老人也得再捂个7天左右才能适应,不要减衣过快。
现代快报+徐红艳
图片来源:江苏省政府门户网站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32 华西洁具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6840号-35
联系邮箱: 920 891 26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