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操秀英
夏初,当湿润的海风拂过,一眼望不到头的滩涂上,那一簇簇跳动的绿格外明媚生动。
这就是诗人笔下的“根的迷宫,防浪护堤的铜墙铁壁,天然的污水净化厂,海洋生物的伊甸园”——红树林。
【资料图】
2023年6月8日是第十五个世界海洋日和第十六个全国海洋宣传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保护海洋生态系统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在浙江省苍南县,记者眼前这片郁郁葱葱的红树林,生动诠释了这一主题。这也是自然资源部近日发布的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的典型案例之一。
开展红树林试点 修复滩涂生态
“这片红树林是2016年种的,看长得多好。”苍南县沿浦镇农办主任陈诗凯指向那一片迷人的绿。走近滩涂,只见一群群虾、蟹、滩涂鱼等纷纷躲进洞里,好一副热闹景象。
时光倒回到八年前,这里却是另一副模样。
浙江海洋大学教授水柏年回忆2014年在苍南县沿浦湾做本底调查时的情形:“滩涂上底栖生物很少,我和几个研究生花了整整两天时间,找到的样本还没装满一个采样袋。”
生长在此的陈诗凯对这种景象更是记忆深刻。“我们这里主要靠赶海和养殖业为生。”他说,前些年,沿浦湾滩涂及附近海域资源被水产养殖业过度开发利用,海洋污染严重,滩涂生态呈碎片化、荒漠化,岸线遭受严重侵蚀,导致滩涂贝类、紫菜等水产品产量、品质严重下降,渔业生产不稳定、效益不高。
苍南县开始寻求解决之道。
“在充分调研研讨后,专家建议我们种植红树。”苍南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苏中坚告诉记者。
红树喜热怕低温,一般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陆地与海洋交界带,在我国,其自然分布的最北端在福建福鼎。近年来,通过人工技术的介入,红树家族一路向北,目前已在温州、台州安家落户。“我们试种过很多品种,最后选择了比较耐寒的秋茄。”苏中坚说。
相比于选种等科学问题,改变村民的观念更难。“村民祖祖辈辈靠着浅海滩涂养殖生存。收回滩涂,那就是断了渔民的生路。”陈诗凯说,经过宣传,绝大部分村民理解了政府的决策,“极少数当时不支持的,我们只能先做起来,做出成效给他们看。”
海洋环境好了 村民收入多了
如今6年过去,沿浦湾的红树林面积已超1500亩,陈诗凯期待的成效已逐步显现。
“滩涂上的生态系统发生很大变化,跳鱼、文蛤、青蛤等都多起来了。”苏中坚说。
除了看得见的变化,红树林还能净化海水,强力吸附水中的氮、磷、有机物和有毒重金属。更干净的海水滋养了沿浦镇的养殖业。
“我们这里是紫菜养殖之乡,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紫菜养殖的收益都很可观。” 陈诗凯说,但此后由于海洋环境恶化,紫菜遭遇各种病害,养殖户收入锐减,沿浦镇的紫菜养殖面积也从18000亩减少到4000多亩。
这种情况在2019年开始改变。“这两年海洋环境好了,紫菜养殖业越来越好,尤其是去年,种植户平均收成达20万元。”相比之下,距沿浦镇不远的其他地区,去年的紫菜收成却很差。“所以说红树林功不可没。”陈诗凯说。
为了保障村民的生计,苍南县提出发展林下经济,构建“红树林种植—生态养殖耦合”共存模式,在红树林种植区周围设置6200亩大型生态养殖区。赶海的村民收入大增。
“前些年赶海的人一天最多只能抓到1斤海蜈蚣,现在好的时候能捕到10斤。”陈诗凯介绍。
据当地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红树林每年为当地村集体增加约20%近1400万元的养殖收入。
达成浙江首单红树林碳汇交易
作为重要的三大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之一,红树林的碳封存能力极高,在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苍南县也已经做起了碳汇“生意”。
近年来,苍南县构建红树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和碳汇能力评估模型,形成《沿浦湾红树林监测报告》《沿浦湾红树林碳汇监测与核算》《沿浦湾红树林碳汇核证报告》等成果。经测算,沿浦湾红树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约9000吨。
今年6月8日,这里将完成一笔碳汇交易。“此次交易量为2023吨二氧化碳,红树林碳汇转让单价为60元/吨,总价为12万余元。”苏中坚介绍,买方为一家新能源企业。
浙江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该省首单红树林碳汇交易,是培育蓝碳交易市场意识,探索和试验碳排放交易程序的首次尝试,目的是通过开展红树林碳汇交易试点,健全交易模式,推动蓝碳资源的市场化进程以及蓝碳资源市场、履约市场和普惠市场的全面发展。(操秀英)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32 华西洁具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6840号-35
联系邮箱: 920 891 263@qq.com